在澳大利亚,每2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是通过诸如试管婴儿(IVF)等辅助生殖疗法治疗受孕后所生育的;然而这些生殖技术似乎会在新生儿刚出生时就能测定的基因上留下特殊的生物学标记,这或许就能够帮助解释为何辅助受孕会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先天性畸形的风险。
2019年10月,一项研究指出,这些表观遗传学改变在个体成年时期才会基本消失;实际上,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的个体与自然受孕生育的个体一样健康。
研究人员召集了158名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和75名未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个体,对其机体的表观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他们对两类辅助生殖技术进行了发内心,包括试管婴儿(IVF)(在实验室内进行受精)和配子输卵管内移植(GIFT)(在女性输卵管内进行受精)。这两种技术均需要使用卵巢刺激性药物来刺激卵巢释放多个卵子。随后研究人员对个体刚出生时(新生儿)及成长至22-25岁时的血样进行采集并分析。
研究者表示,对这些个体进行临床评估后发现,其生长、患心脏病、糖尿病、中风或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及其心理和社会状况并没有出现不良的结果。换句话说,接受和未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所生育的后代在健康状况上并无差异。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研究者还发现,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婴儿血液中存在明显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包括之前多个研究过的基因)。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在个体成年时是检测不到的,这就表明,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差异会逐渐消失。
研究者表示,卵巢刺激或不孕本身似乎是表观遗传学改变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并不是在实验室培养胚胎的过程。
2019年11月,一项研究发现,通过试管婴儿过程产生的染色体畸变或许不会危及孩子未来的健康状况。
相比母体而言,试管中受精的卵子或许会面临不同的生长条件,可能会造成胚胎中染色体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之为胚胎嵌合现象(embryo mosaicism)。
如含有染色体正常和异常的细胞等。此前研究结果表明,类似的嵌合现象或许也发生在自然受孕的胚胎中,但在试管婴儿所产生的胚胎中更为常见一些,这些嵌合现象是否会给孩子产生疾病风险?
研究结果表明,试管婴儿过程并不会对即将出生的孩子造成任何健康风险。